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审活动 >> 评审活动    【返回

评审活动

诚信的内涵

  诚信的内涵,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诚信一词首先是一种伦理范畴,它意味着人们在人际关系中,应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并且法律采用诚信作为自己的一项原则之后,诚信还兼有法律上的含义,即为了维持某种体现平衡利益的秩序或体现为一定的首先基础的可供依赖。还有的学者认为,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下,诚信又具有什么新的内涵呢?首先,既然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妄,那它就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实精神。在诚信这把精神的标尺面前,一切虚情假意和欺瞒诈骗都无所遁形,遭到坞的揭露与批判。其次,作为一种价值欢,诚信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平的处事态度以及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再次,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不管怎样的说法,我们认为诚信一词兼有道德、伦理、法律等多方面的涵义,作为立身之道、修业之本和立政之基,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已经成为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要求和基本准则。首先,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没有信用,现代市场经济就无从谈起,而且信用关系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在相当重要的意义上标志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程度和发展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因而完善的信用体系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运行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单键、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对社会信用系统急剧增长的需求。其次,诚信建设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基础,我们要建立真正的法治国家,必须下大力推进诚信建设,我们应当意识到诚信是法律的灵魂、社会公正的基石。
      当今社会诚信问题缺失现状
      诚信缺失是我国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包括社会的方方面面。    1、在产品信用方面:一方面是这些年虚假的广告宣传、产品的说明介绍、质量保证的承诺让人眼花缭乱,屡屡上当。另一方面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各种制假售假手法花样百出。2001年仅以“问题食品”为例,先是“毒大米”,接着是3月份的“毒瓜子”,7月份的泔水油,9月份的农药蔬菜,中秋的“黑心月饼”,11月份的“毒狗肉”和“瘦肉精”……侵犯的就不仅仅是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甚至直接威胁到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2、在商业信用方面,这些年各种商品流通过程中、经济交易行为发生过程中,坑蒙拐骗行为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法宝”,我国票据市场的失信和欺诈已经使票据成为资金风险的承载体和聚焦点,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大毒瘤,还有各种企业之间的三角债、经营者之间的拖欠赖账、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    3、在金融信用方面,对企业没有信用纪录,对银行没有信用考评、信用纪录,对担保没有信用评估系统,对政府没有失信惩罚规范,以至出现许多银行呆坏账、信用卡欺骗;而在证券市场上,各种形式的造假也是层出不穷,编造报表、虚增利润、隐瞒重大事项、伪造银行对账单等各种形式的财务造假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还有一些服务性中介机构如会计审计、法律服务、评估监理、技术咨询、房地产中介等领域除了服务质量低下以外,还常常违反独立、公正诚实的基本职业道德,这些现象已造成经济领域的混乱,严重扰乱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    在政治生活领域的诚信缺失,既表现在领导决策及其执行过程中,也体现在党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思想、作风上。具体体现在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政府行为上,一些党政机关还存在随意性、缺乏程序规范和严格的法治意识,以至发生诸多失信于民的现象。政治生活领域信用缺失另一个更为明显的表现是工作中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搞欺骗和弄虚作假。诸如“政绩工程”、“升迁工程”和类似“数字出官”和“官出数字”屡见不鲜。值得指出的是,政治生活领域的这种不诚信现象常常与官僚主义、腐败现象如影随形。
      除此之外,不诚信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表现:特别是在职业生活领域,敬业精神与诚实劳动在相当部分人中失去以往的崇高价值,像日前炒得沸沸扬扬的足球“黑哨”现象即是典型一例;在个人生活领域,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言而无信,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假机构、假警察、假工商等假公务人员,甚至假新闻、假婚姻、假文凭、假考、假招聘、假唱等等,这些不诚信社会现象的空前泛滥,使得社会信用正面临严峻的危机考验。    如果党和政府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也就等于说我们的事业失去了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往往能产生无可比拟的社会示范效应。如果政治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任其发展,就使得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将成为一种社会生存环境,那将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局面。    此外,社会生活中各种失信现象的泛滥客观上导致社会风气的毒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将使人们陷入怀疑一切的境地。当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因为怀疑、戒备而使得真诚、友善荡然无存,这不能不说是最大的悲哀。